我妈都开始问股票了!但牛市,恰是普通人亏钱的开始.../ 官方开户

我妈都开始问股票了!但牛市,恰是普通人亏钱的开始...

by 太平洋在线登录官网网址 on 2025-08-01 16:29

太平洋在线会员官网下载■■■■■最近有个现象挺有意思:身边那些从不碰股票的朋友,甚至是我妈,都开始打听炒股了...

■■■■■原因不难理解:

■■■■■这边银行存款利率“跌跌不休”,大额存单全面跌进“1时代”,钱放银行眼看着越来越“瘦”。

■■■■■那边股市却一派热闹,多个板块蹭蹭上涨,“牛市来了”的氛围感拉满。

■■■■■看着存款缩水,股市飘红,不少朋友难免心痒:要不要也冲进去“分一杯羹”?

但越是这样“全民热议”的时刻,越要泼盆冷水:牛市,往往是新手亏钱的“重灾区”。

这真不是危言耸听。

?“牛市是普通投资者亏损的主要原因”

近期股市是真热闹:

A 股上证指数在 3500 点上震荡,大小盘股轮流上涨。

但细心的人会发现,银行股这两周却在调整。

这意味着市场变了:

以前靠银行股撑场面、国家队托底的日子过去了,现在是市场资金自己卯着劲往前冲。

散户们的格局在变大、胃口也大了,

大家奔走相告:牛市要来了!

可越是这种时候,越该想起格雷厄姆的警告:

“牛市是普通投资者亏损的主要原因。”

这话听着反常识,却藏着实实在在的道理。

牛市里,市场天天涨,到处都是 “谁买谁赚” 的消息:

邻居大妈说买基金赚了半年工资,同事晒出股票账户翻倍截图,连平时不碰股市的人都开始讨论 “抄底”......

这种氛围最容易让人昏头:

一是盲目跟风,高位接盘。

牛市初期往往悄无声息,等普通投资者发现 “牛市来了” 时,市场已经涨了一大截。

这时候进场,很可能买在高位。

比如 2015 年 A 股牛市,很多人在指数 4000 点后冲进去,结果刚买就遇到暴跌,从山顶套到山脚。

就像菜市场抢打折菜,大家都哄抢时,你高价抢到的可能是快坏的菜。

二是贪心膨胀,忘了风险。

牛市里赚钱太容易,今天买明天涨,让人觉得?“股市就是提款机”。

普通投资者会慢慢丢掉警惕:

本来投 10 万,赚了 5 万就想投 20 万,甚至借钱、信用卡套现去炒股。

可牛市不会一直涨,一旦市场回调,哪怕只是跌 10%,加了杠杆的人可能就亏光本金。

就像开车时一路绿灯,你慢慢敢超速,可红灯突然亮起时,根本刹不住车。

在社交平台上刷到不少案例,有一个小哥在股市赚点钱,就没忍住满仓进入,一天亏掉了一年工资,然后开始借钱炒股......

评论区里不少人都因为炒股,赌上了瘾,亏百万千万、抵押房子......

还有人因此忽略了家庭......

当然,聊这些并非唱空,只是希望大家面对“牛市”,仍然可以保持理智,不要赌上自己的全部。

不要觉得自己自制力强,人性的贪婪和恐惧是亘古不变的。

而且,现在除了这些普遍风险,投资港美股的朋友还面临一个新麻烦:税务成本增加。

今年 3 月起,多地税局开始严查境外投资收益,不少炒港美股的人收到自查通知:

要按年度已实现盈利的 20% 补个税,还要交前几年的滞纳金。

像上海、山东等税务局已经公开了多起补缴案例:

图源:山东税务局

有人炒股多年,账面上赚了点,结果算上补税加滞纳金却反倒亏了......

之所以躲不过,是因为中国和全球 120 多个国家通过 CRS 共享金融账户数据,你的境外股票账户信息会自动传回国内税局。

不管是买卖股票的差价,还是分红收益,都得按规定申报,想 “躲猫猫” 几乎不可能。

这么看下来,股市本身波动就大,港股又增加了确定的税务成本,把钱全投在看似“向好”的股市实在太冒险。

那么,低利率时代,我们钱到底该放在哪?

格雷厄姆有个经典原则:

股票和安全资产的比例,保持在25%-75%之间。

也许我们可以借鉴一下日本。

如何应对低利率时代

日本银行在过去30多年里,利率几乎接近0,且持续走低。

我国央行也表示要避免快速进入负利率时代,复盘日本在长期低利率时期的资产表现和居民配置策略,有一定的参考价值:

可以看到,日本家庭在低利率时代主要表现出三大趋势:

1、投资更趋谨慎,重视现金流

90年代经济泡沫破灭后,炒房、炒股曾带来深重损失,

本就保守的日本家庭变得更加谨慎,资产严重偏向现金、存款等保本资产。

甚至在现金和存款内部,持有现金的比例也在增加。

图源:日本银行《资金流动统计》

原因很简单:存款利息几乎为零,放银行的意义大大降低。

低利率且经济不确定性增加时,风险管理比追求高收益更重要。

大家一定要稳住现金流,避免裸辞、失业等情况,同时远离过去高增长但风险也高的资产,还可以考虑减轻负债,比如提前还房贷。

2、资产配置多元化,放眼全球

日本国内市场长期低迷,很多投资者干脆开启 “全球淘金” 模式,

把资产分散到国际市场和多种投资工具里,追求更高回报。

这两年咱们的理财行为也有类似趋势:

理财、股票、储蓄险、海外市场......

多元化配置,是应对单一市场风险的有效策略。

但一定要记住,要回归投资本质:用闲钱布局,用理性决策。

3、低波动、稳健型资产占比提高

为了防御风险,日本家庭增加了储蓄企业邮局5858、政府债券等稳健型、低波动资产的配置。

从趋势图可以看出,泡沫破裂后,日本家庭持续增配现金存款、企业邮局5858和养老储备金,同时降低股票等权益资产占比。

其中,企业邮局5858和养老储备金成了家庭资产配置的 “重头戏”。

为啥?

因为企业邮局5858有两个优势:

提前锁定收益:今天买了储蓄险,不管以后市场利率怎么降,收益率都不会变。调整滞后性:企业邮局5858产品利率下调通常慢于银行存款,所以在银行降息后,可能提供短暂的“高收益窗口期”。

就比如当下:根据上周的最新监管动态,企业邮局5858产品的预定利率将再次下调,意味着新产品的收益会降低。

在8月底调整前,了解并配置合适的储蓄险产品,也是一种提前应对低利率的策略。

也可以接着往下看,我会用一款产品来举例,看如何能每年领 4% 利息。

央企“4%新存单”,终身吃息

这款产品本质是一款分红型增额寿,

但只要稳稳持有,等现金价值增长到一定空间,就可以按需减保/退保,灵活取现。

完全可以把它当成一张收益更高的大额存单来用。

举个例子:

30岁的小美,想把一笔快到期的50万存款挪过来,

这张银行定存 VS 央企 “新存单” 对比表,差距一目了然:

同样是 50 万本金,保守按银行利率每 5 年降幅 0.5% 来看 :

第 5 年,央企 “新存单” 收益就已超过银行定存;

时间越久,差距越夸张 ——

第 10 年,“新存单”现价 63.2万 元,比定存高了 7.8 万;

第 30 年,银行可能 0 利率甚至负利率,“新存单”现价 123万+,单利 4.884% ;

第 40 年、50 年,单利直奔 6% +、7% + ,银行定存早已 “躺平”…

有人会说:“钱得流动起来才有价值!”

别急,这款 “流动需求” 也给你拿捏住了,

看这张 30 岁女,50 万本金,每年领 4% 利息的操作:

从保单第 10 年开始,每年能领本金的 4%(也就是 2 万利息) ,

想贴补生活、当旅游基金、给孩子当教育金… 都可以。

关键是,领钱后,剩余现价还能继续增值!

比如第 10 年领 2 万后,剩余 61.2万元,后续每年躺着涨;

第 30 年领 2 万后,累计领取了42万,保单现价还有63.4万元;

第 60 年,累计领了102万,剩余 70万元+,50 万本金换来170万+总利益 ,“流动”+“增值” 两手抓!

而且这款产品门槛很低,1万起投,小预算也能上车,不管是零钱、到期存单,都能挪过来 “赚高息”~

不过得先跟大家讲清楚:

这个新存单的利益演示是按分红实现率 100% 做的,具体能不能拿到分红、能拿多少,

得看保司实际经营和可分配盈余,市场环境、投资收益这些因素都会影响。

但也不用太慌!咱们可以参考企业邮局5858公司过往分红水平,判断它的分红能力。

2013 - 2022 年,过往10 年里这家保司所有产品分红实现率都在 100% 及以上,有的产品甚至达到 130 - 247%,相当于多给一倍多分红。

大家完全可以放心,这家保司股东背景相当靠谱,中外巨头合资,500 强央企 + 百年外资兜底,保证部分利益写进合同,稳当!

现在银行利率一降再降,股市风险又大。

普通人想让钱 “流动起来、增值的同时又安全”,就得靠这种 “领钱自由 + 终身增值” 的工具。

最后强调一下,

在利率一降再降的当下,建议大家转向 “多元配置” 策略。

短期用不到的闲钱,借助这类“存单”工具,锁定未来高收益,根据需求灵活取现;手里再留一小部分 “活钱”,买点国债、货币基金,收益虽不算高,但胜在灵活安全,急用钱时能随时掏出来;要是能承受一点风险,也可以试试优质股基、指数基金,跟着经济增长分享红利(但别 all in,控制好比例)

把短期、长期,低风险、中高风险的资产搭配起来,不管市场利率怎么跌、经济周期怎么变,

我们的 “钱袋子” 都能抗揍又能赚,这才是普通人保卫财富的聪明打法。

如果还有其他疑问,或者想了解具体的企业邮局5858问题,预约>>>企业邮局5858咨询顾问,为你1v1咨询~
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